考点六:气血津液病证
1.郁证(1)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
(2)病理因素:气、血、湿、痰、火、食积(元代《丹溪心法·六郁》提出六郁之说)。
(3)辨证论治
证型 | 治法 | 代表方 |
肝气郁结证 |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 柴胡疏肝散加减 |
气郁化火证 |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 丹栀逍遥散加减 |
痰气郁结证(梅核气) |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 半夏厚朴汤加减 |
心神失养证(脏躁) |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 甘麦大枣汤加减 |
心脾两虚证 |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 归脾汤加减 |
心肾阴虚证 | 滋养心肾 |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
2.血证
(1)病因病机: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久病之后→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2)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3.消渴
(1)病因病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2)病位:肺、胃、肾,以肾为关键。
(3)辨证论治
证型 | 治法 | 代表方 | |
上消 | 肺热津伤证 |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 消渴方加减 |
中消 | 胃热炽盛证 |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 玉女煎加减 |
气阴亏虚证 |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 七味白术散加减 | |
下消 | 肾阴亏虚证 | 滋阴固肾 | 六味地黄丸加减 |
阴阳两虚证 | 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 金匮肾气丸加减 | |
并发症 | 白内障、雀盲、耳聋 | 滋补肝肾,益精补血 | 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加减 |
疮毒痈疽 |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恢复阶段:托毒生肌 |
五味消毒饮加减 |
【真题重现2018-单选题】患者女,49岁,性情急躁易怒,吞酸嘈杂,口苦口干,胸闷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是
A.小柴胡汤
B.越鞠丸
C.安神定志丸
D.半夏厚补汤
E.丹栀逍遥散
【答案】E
招考详情 | 备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