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是( )。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
2.小华家的地板是白底、蓝色花纹,小华妈妈有时候蹲在地上擦地板,时间久了,猛一看地板上的花纹变成黄颜色了。这是感觉的( )。
A.感觉对比 B.正后像
C.负后像 D.联觉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是心理活动的( )过程。
A.感觉 B.视觉
C.知觉 D.联觉
4.老师让学生解释成语“一针见血”,一年级的小王认为:一针见血就是手指上撮一针就见血了;而初一的小李认为:一针见血就是某人说话很厉害,这说明( )。
A.心理是心脏的产物 B.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故本题选A。
- 2.【答案】C【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的后像与刺激物相同,负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也就是补色。题干明显体现的是负后像。故本题选C。
- 3.【答案】C【解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看到一面五星红旗属于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包含五星红旗的颜色、形状、图案等个别属性,因此,属于知觉范畴。故本题选C。
- 4.【答案】D【解析】人脑对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题干中不同的学生对“一针见血”的理解不同,体现了主观性的特点。故本题选D。
- 5.【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以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故本题选B。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