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进会暨2025年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部署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部署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批注1】立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作。【批注2】分论点1。高校是吸纳揽储人才的“蓄水池”,是城市招才引智的“桥头堡”。打造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发展、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客观需要。【批注3】道理论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批注4】引用论证。新时代高校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立德树人的思想动力。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批注5】分论点2。师德师风评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评价标准,要健全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强化引领示范,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优先谋划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批注6】具体对策。例如,武汉大学通过编印发放学习材料、举办新教职工岗前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和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各类学校还要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批注7】举例论证。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批注8】分论点3。新时代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高校教师应立足学科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追求卓越与开拓创新,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突破。一是打造科技领军教师队伍。要发挥科技人才集聚效应,下大力气引育一批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加快实现高水平人才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二是打造一流创新教师队伍。要以科技创新机制带动有组织的科研,创新科研机构、科研平台设置与运行模式,健全考核评价与投入产出联动机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水平。三是打造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要探索校地校企人才共享共育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拔尖创新人才。要大力营造人才为本、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围和发展生态。【批注9】具体对策。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刻认识建强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汇聚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待遇不断提高、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力支撑。【批注10】回扣主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稍作改动)
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
建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
立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分论点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作。
分论点2: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分论点3: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素材积累: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3)武汉大学通过编印发放学习材料、举办新教职工岗前培训等方式,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和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各类学校还要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师德师风监督员制度,定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