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兴趣减退、失眠多梦、不愿出门、心悸心慌、压抑悲观……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有可能不仅仅是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舒服这么简单。曾被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得的抑郁症,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2021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题目预测】
请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抑郁症如此频发的看法。
易激惹,缺乏兴趣和动力;不喜欢玩了,易哭泣;爱说消极的话,喜欢抱怨;难以入睡或好睡。这些都是抑郁的早期征兆。抑郁症不是情绪波动这么简单,也并不是所有不开心、情绪低落都是抑郁症。许多人面对抑郁症时,甚至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
近年来青少年因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新闻并不鲜见,这与社会、学校、家庭对于抑郁症缺乏正确认知,对抑郁症发病原因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及早预防是密不可分的。抑郁症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有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原因。相较成人,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就算没有遭遇什么特定的压力源,也容易对压力有过度的反应。
近些年,教育、卫生等部门对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开展了许多工作,一系列心理教育课程也相继走进校园。目前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有心理咨询教师,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心理教师多为其他课程兼职教师,且对抑郁症、焦虑症的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及时发现、干预并转移专业机构治疗的能力。
任何精神心理疾病都需要早识别、早发现、早治疗,这是科学应对的不二法则。抑郁症的初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适当休息、增加活动和减轻压力等方式缓解,但若延缓治疗,病症可能加剧,孩子就容易悲观、自我否定,严重时会甚至自暴自弃。对于筛查出的抑郁症学生,也不应简单地要求全部休学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干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动。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非常重要。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每学期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家长开展关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性教育、情绪问题识别等教育,做到家校联动,早发现、早干预,科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