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公务员

华图教育首页 > 面试 > 面试热点 > 就业

2018联考面试热点话题:“史上最实诚招聘”成为“抢人”典范之作

华图教育 | 2018-04-27 11:17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一篇题为《招贤纳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招聘语言学博士》的文章刷了屏。不过,这则招聘的“网红”特质在于不按套路出牌,开篇就坦白“学校很一般很一般”“交通情况暂不‘高速’”“人才引进政策待遇一般”……并直言如果不能接受以上条件,可以忽略下面的具体招聘内容,相当耿直。(4月25日 澎湃新闻)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燕赵晚报杨朝清:“最实诚招聘”并非妄自菲薄、自我矮化,而是勇敢地承认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学校有招贤纳士的强烈渴望,却也明白自己的“条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最实诚招聘”既彰显了学校的诚意,也体现了学校的善意——学校并没有好高骛远,而是期望招聘到与自己匹配的人才;那些一心“争上游”的求职者,这儿肯定不适合你。

  不同的高校,在就业市场的生存生态上存在着鲜明反差。发达大城市的知名大学,往往成为许多求职者青睐的“香饽饽”;这些位于金字塔塔尖的高校能够为求职者提供较高的社会声望、较好的发展平台和优厚的薪酬待遇,自然也会对求职者设置重重门槛。不论是讲究学历出身,还是要求海外留学经历,抑或对发表论文的等级和数量有明确的要求,越有底气的高校,对求职者的要求越高。

  与集聚着更多机会和资源的大城市的知名高校相比,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地方普通高校通常在人才争夺战中很弱势。和陕西石泉县“没有雾霾,没有蔬菜污染,没有水污染,山清水秀”的“招聘环境牌”异曲同工,“最实诚招聘”也是一种无奈的“弱者的筹码”;缺乏其他有竞争力的筹码,便试图通过环境、情感等方面来“出奇制胜”。

  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每个人都要寻找契合自己的价值实现通道。招聘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社会互动的过程;高校开诚布公地求贤若渴,求职者愿意“低位起飞”、愿意在平凡的世界里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突破,高校和人才在本质上是一个相互成全、相互成就的关系。

  @钱江晚报胡欣红:近年来,不见硝烟的“抢人大战”席卷华夏大地,很多城市纷纷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西安刚推出号称“门槛最低、条件最优厚的人才政策”,作出“500余名户籍民警誓师,要打赢人才人口争夺战”的表态,沈阳就祭出了中专以上学历“零门槛”落户,求职免费住人才驿站10天的新招。送房、送钱、送户口,创业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给力……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疯狂抢人令人欢欣鼓舞之余,不少有识之士也纷纷提醒“抢人容易留人难”,担忧因为缺乏后续配套措施,最终功亏一篑。换言之,“抢人”不是一锤子买卖,花力气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留人、用人之道,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制度留人……无论是哪种方式,尊重人才、真诚相待应当是基本原则。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地方热衷于抢人时“发力”,为吸引更多人才,常常隐瞒一些问题甚至过度“包装”自己。人才来了之后,一旦发现被“忽悠”,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此外,一些地方关注点侧重于户口、住房、薪酬等硬性条件,对于整体的人文、自然环境等软性条件有所忽视。殊不知,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他们在选择职位时,除了考虑薪酬等硬杠杠,更多的还会关注软文化以及赋予的自由空间等。人才难得,各种看得见的“福利”,只是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真正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更在于看不见的东西。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

  从这个意义上讲,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这则“网红”招贤令,堪称“抢人”的典范之作:既坦言了自己的不足,又突出了“快快乐乐做学问”这个亮点,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诚相待,何忧无才!

  @北京青年报若夷:上述“史上最实诚招聘”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时下诚信严重不足的职场诚信环境的一种折射、见证,这也就是说,该“最实诚招聘”之所以深受网民追捧,不只是因为它本身的实诚诚信,更是因为这样的“实诚招聘”,在目前的失信严重的职场环境中显得太过少见,堪称“另类”。

  其实,无论是对于雇主还是应聘者来说,在招聘过程中,坚持诚实守信、“实话实说”,原本都不该是什么“另类”现象,而是理应具有的职场常态,它不仅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相关国家法律的要求。如《劳动合同法》目前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在职场招聘过程中,雇主和应聘人员之间如果都能充分做到诚实守信、如实告知,那么对于双方来说,都将是有利无害的,应聘者也可以更顺利找到心仪的单位,招聘单位也可以聘用到最适合自身需要的员工。如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的“史上最实诚招聘”发布后,“接到了许多求职来电,其中有北大中文系的博士,也有来自浙江大学的博士后”,“这则招聘信息的确为学校赢来不少人才的关注”。

  否则,如果任由职场招聘沦为“失信重灾区”,各种“相互欺瞒”盛行,那么最终结果势必只能是“相互伤害”,不仅会伤害具体招聘、应聘者的实际利益,更会伤害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

  @长城网集月音:站在校方的角度来考虑,不想给鼎沸的舆论再添一把柴火,成为漩涡的中心,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大家通过招聘启事而对这所学校产生了一些格外的期待,到底这些期待能否落地,校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现在的回应,只是模糊地指出原版本的招聘启事有很多信息不实之处,但唯一明确否认的是“免面试、免试讲、免拖免”这一条。至于网友们给原启事画出的重点“评职称容易,压力不大,当好老师也行”,无论是校方在采访中给出的回答,还是新版招聘启事,都没有针对这些“重点”再进行说明。

  据发布者雷院长介绍,这则火爆网络的招聘启事,已经吸引了北大中文系的博士、浙江大学的博士后甚至人类学博士来电求职。而校方回应最令人欣慰的内容,也是肯定了雷院长为学校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出发点。我们当然不能揣测来求职的高层次人才都是奔着“评职称容易,压力不大”来的,但也不能否认会有人向往这样的高校职场,尤其校方回应的新闻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是“大体就按雷院长的来”,可以说,大家在迫切期待一个不墨守成规、有创新思路的职场环境。

  所以,对“最实诚招聘启事”,校方的回应是否可以更实诚一些?给大家的期待一个明确的答案。

  @澎湃新闻与归:事实上,类似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这样的招聘,既列出自己能提供什么,也列出自己的不足,本就该成为人才引进和招聘活动的一种正常范本。实际上,很多招聘有意无意忽视了招聘对象的知情权。这就好比一对恋人预备结婚,双方有义务也有责任告知对方自己的一些不足和缺点,隐瞒和欺骗只会引发后续的不愉快和伤害。换句话说,列举自身的不足,本就该是招聘方需要提供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中,多数招聘并不是有如恋人般的那种对等关系,而是招聘单位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此前,各地不断爆出一些招聘单位,在最后录用环节以各种奇葩名义刷掉笔试面试优异者,就是信息不对称、话语权不对等的典型体现。

  此外,一些招聘单位不惜有意隐瞒甚至“忽悠”,当人才被引进、落地生根后,往往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有一种被套路、被欺骗的感觉。这固然和应聘者事前工作做得不到位有关,但招聘场上长久的信息失衡,也导致了应聘者被麻痹、蒙蔽。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搞了什么创新,不如说它履行了应尽的告知义务;与其说这则招聘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如说它纠正了以往的不良潜规则。我们期望,像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这样的“正确招聘”,从正常走向日常。

  华图解析:在公众印象中,招聘启事通常都是官样文章,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招聘启事却不按套路出牌,敢于承认自己短板与不足,不单单是因为“话风”接地气,没有空话、套话和废话。更大的原因恐怕是,这样的招聘启事现实中已经不多见了,这也是它迅速走红的原因所在。

  说实在的,在招聘过程中,无论是招聘方还是求职方,开诚布公本地履行告知义务,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一一列举出来,这本就应该成为基本准则,如今常理倒成了“另类”,这种深层的现状恐怕更令人担忧。

  态度谦卑、表达克制、承诺具体,如此招聘广告与当下流行的华而不实之风形成强烈反差,也令人对这所学校顿生好感。同时,这也给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抢人大战”带来了启示,只有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才更能打动人心,也才能留的住更多的人才。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06-2021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