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公务员

华图教育首页 > 面试 > 面试热点 > 就业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手机定位员工,不能失了“分寸”

华图教育 | 2018-04-11 10:41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好像随时随地都有一双眼睛盯着你,太不自在了。”4月2日,沈阳市铁西区一家外贸公司销售经理蒋桐带着手机出去办业务,中午休息时间,移动考勤APP上通过手机定位得知她曾出现在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4月8日,她被公司通报批评并罚款200元。蒋桐愤愤不平地认为,不能要求员工时时都在工作地点,更直言手机定位考勤等于给员工套上了一道“紧箍”(4月10日《工人日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项向荣:从文中表述看,沈阳的这家公司销售经理蒋桐,是在中午休息时间去办了一点私事,那公司是侵犯其隐私权了。至于有些报道所说的:山西某企业员工在厕所刷了10分钟微博后被系统定位发现扣罚了20元;大连某银行员工在上海培训期间的周末去了趟迪士尼公园,扣没了全部出差补助……等等,更是将员工的隐私剥夺得一干二净。
 
    我们不拒绝科学技术带来的进步和便捷,但如果进步是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最终也会导致矛盾和冲突。就像网友所说:科技的发展到底是为人类保驾护航,还是像一个紧箍一样把我们牢牢绑住呢?
 
    技术本身是无错的,移动考勤软件虽好,但管人重在管心。企业若把它奉若至宝,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它只能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而不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手机定位并不是管理员工的理想办法,员工为公司干活,不能总是在监督的状态下进行。这样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干起活来必然人到心不到,流于形式。
 
    好的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一个企业、一家公司如果要蓬勃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管理激发出员工为企业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不是只通过各种严苛的管理来约束员工,这反倒可能会失去员工的凝聚力,走向衰落。这是企业在推行移动考勤软件时应当考量的一个问题。
 
    @法制日报史洪举:试想,如果下班之后,员工的行踪轨迹等隐私依然被单位的管理层所知悉,无疑等同于被扒光了衣服,毫无人格尊严和安全感可言。员工完全可以拒绝这种滥用管理权的行为,并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值得说明的是,用人单位无权以员工在工作时间拒绝被定位而作出处罚,否则就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具体到此事件,用人单位仅仅因员工在午休期间出现在其他地方就作出处罚,显然非常不妥。
 
    现代社会,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早已不是“包身工”式关系,员工更不是用人单位的奴隶。只有充分尊重员工权益和正当诉求的用人单位,才会获得员工和市场的认同。靠无限制的定位来监控员工,只会加剧员工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而适得其反。
 
    因而,无论是软件开发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更科学、更人性化地设计、利用定位考勤。如充分征求员工意见,允许员工在休息时间一键关闭定位功能,这样方能实现奖优罚劣,激发活力,更好地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与利益。
 
    @北京晨报陈广江:定位考勤是管理技术的进步,但使用者不能失了“分寸”。员工有生活不受打扰的权利,一个善于管理的老板应主动调整系统设置,将定位考勤限于工作时间,其他时间则关闭定位,或者明确告知员工可以自己关闭定位。不分时间和场合实时“追踪”员工,看似凸显了管理权威,实则放大了员工的焦虑感、压抑感和不被信任感。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精髓是“理”不是“管”,而有些管理者理不清管理过程中的人情法理,自以为是地选择了粗暴、粗鄙的管理方式,其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你们都在我的掌控之下”,这又如何?口服心不服,是典型的管理败笔。
 
    随着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普及,类似问题会更加突出,对此相关部门不能无动于衷。即使员工行踪信息不被公布或泄露,构不成法律层面的侵犯隐私权,至少企业这种随意罚款的行为不该被容忍。此外,没有一种软件绝对安全,一旦软件被破解、隐私泄露,后果更严重。
 
    @红网慕容辰逸:由于人的工作绩效极易受到情绪、情感、好恶等因素的影响,管理制度在保证严格性之外,还要辅之以一定的弹性和温度。毕竟人非机器,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符合人之常情的合理诉求,更是为了保证劳逸结合,提升工作效率。从这点来看,如果工作时间之外,还要跟踪定位员工,将不可避免会使人性化管理制度产生的效益打折。
 
    再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手机定位看起来十分精准,但真要想规避它也并非束手无策。例如,如果有意擅离岗位的员工不带手机怎么办?而且,手机定位系统并非多么前沿的科技,如果很快被人研发出破解技术使之形同虚设,又该怎么办?
 
    更何况,由跟踪定位系统产生的网络数据库并非固若金汤。尤其当前,一些个人信息被剽窃、贩卖,进而被营销电话骚扰的例子比比皆是。若因信息保存不善,员工生活隐私不慎泄露而出现接连不断的骚扰电话,那是否背离了定位系统设置的初衷?
 
    说到底,跟踪定位系统无论如何先进,只能算是技术手段。而实现企业组织高效率、有秩序地运转才是最终目的。既然只是手段,在使用过程中就应当把握好度。在合理的时间、合理的场合适当使用,无疑会起到很好的督促和监督作用;但若喧宾夺主、成为主导和依赖,管理制度将不可避免出现严苛有余而韧性不足,引发员工的反感和排斥情绪,从而出现边际效益递减。
 
    @华声在线丁家发:毋庸置疑,企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管理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对员工实行手机定位实时“追踪”,一般情况下也无可厚非。此举仿佛给员工套上了一道“紧箍”,员工在工作时间如果偷懒离开工作岗位,就能随时被“发现”。特别是对一些外勤或出差做业务等员工来说,在手机定位“追踪”下,想顺便干点私活或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已经很难了。如山西某企业员工在厕所刷了10分钟微博后被考勤系统定位发现,自动扣罚了20元;大连某银行员工在上海培训期间的周末去了迪士尼公园,被扣没了全部出差补助。可以说,在高科技手段的“监控”管理下,员工的整个工作状态,无异于“裸奔”在单位管理人员的眼皮底下,这无形中也给员工戴上了一个精神“枷锁”,会感觉自己无处可藏。
 
    然而,手机定位考勤的管理方式也存在不少的负面影响。首先,让员工感觉单位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甚至会让员工感到焦虑和压抑,使员工很难对单位有一种归属感;此次,员工的行踪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泄露或被不法分子盗取,后果将难以预料;再次,企事业单位在定位考勤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员工的隐私权造成不法侵害。因此,必须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中不闯“法律红灯”,才能有效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实,任何管理措施只是一个手段,手机定位“追踪”考勤系统也不例外。企事业单位除了严格考勤外,还应对员工进行人性化关怀和管理,让员工对单位有强烈的归属感,才能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工作效益。否则,员工“磨洋工”不出活,考勤再严格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此外,运用手机定位考勤系统的企事业单位,一定要保护好员工的行踪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给员工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在下班、午休、假期等工作之外的时间,应当关闭手机定位“追踪”系统,严禁在员工休息的时间段“监控”员工行踪,从而保障员工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简而言之,一些企事业单位不管用什么方式管理员工,都不能以牺牲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华图解析:近年来,手机移动考勤软件受到了企业老板的青睐,因为,通过手机定位,不但员工可以省去打卡排队的困扰,公司管理者也能够对外勤人员定位,查看其工作轨迹,有效防止部分员工假公济私。但应注意,这只能作为日常管理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唯一手段和判定劳动者工作状态的绝对手段。
 
    如果说,公司在工作时间内使用移动考勤软件定位员工,获取行动轨迹,是基于劳务关系产生的,是公司知情权的体现。那么,不可否认的是,劳动者同样享有休息休假权,这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不可剥夺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须尊重劳动者的这一权利,不得干涉劳动者的私人活动,更不得窥视其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否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获取行踪轨迹,情节严重者有可能构成犯罪。
 
    说实话,公司依靠涉嫌侵犯隐私的手机定位员工方式来加强管理的方法,只会让员工更加反感,还不如依靠增加福利待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有归属感。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06-2021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