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座动车或高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诸如“霸座”“换座”“调靠背”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每次想到“调靠背”问题,就想多关注一些,多搜索一些,媒体是怎么报道的,相关人员是怎么评论的,无论网页上还是评论区,基本上评论分两大部分:一是“调靠背是我的自由,是我的权利,想怎么调,就怎么调”;一是“调靠背是你的权利,不错,但是,影响了别人就是你的素养有问题”。
针对“调靠背”这种情况,有的人不仅曾经观察了千遍,而且也体验了万次,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也“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是,仔细一想,忽然发现“评论者的年龄”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系数。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网页上的留言是保洁人员留下的吗,是投递人员留下的吗,评论区的评论是大婶级的市政工人留下的吗,是大伯级的出租车司机留下的吗?这些人员从年龄角度可以说都有一个共性——明显偏大。
年龄偏大的人,上班时,手忙脚乱,忙个不停;下班回到家,马不停蹄地烧饭、做家务,忙了家里忙单位,试问有时间在网页上与评论区上留言评论吗?
年轻人调靠背,压住了后面的老人,后面的老人踹前面的靠背,视频一发,评论区基本上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但是,老人调靠背,压住了后面的年轻人,后面的年轻人指责靠背压住自己了,视频一发,评论区评论还是那些评论“坏人变老了”。同样是“调靠背”,压住年轻人的是老人,于是“坏人变老了”;压住老人的是年轻人,还是“坏人变老了”。
老人会发视频吗,老人会编辑视频吗,老人会上传视频吗?会搞这些东西的不是机器吧,应该是会识字的人吧,应该是不仅仅会识字的人吧?
其实,动车上或者高铁上甚至飞机上,“调靠背”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只有“修养”。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当然也有年轻人的劣势;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当然同样也有老年人的劣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和平共处,其乐融融,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因为“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此,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将期望“托付在你们肩上”!
实际上,许多老人不是年龄“老”了,而是心理“老”了,“观念”老了,因为“心理”老了,就“耳顺”了;因为“观念”老了,就“保守”了。“耳顺”了,就“默认”了;“保守”了,就“阻碍”了。
如果这些老人不因循守旧,如果能够与时俱进,同样,他们也许会有一片新天地,同样,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如果这是一道面试题,当你面对一堆父辈般年龄的考官时,相信,你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