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鲁藏布江及其水电工程的考点梳理
一、雅鲁藏布江的基本概况
(一)基本情况
雅鲁藏布江,也称“央恰布藏布”。印度洋水系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东支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段,源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中国杰马央宗冰川,西藏萨嘎以上称马泉河,以下称雅鲁藏布江。流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四个地市23个县,至墨脱县巴昔卡处流出中国边境,长2057千米。流入印度与孟加拉国,汇入孟加拉湾。主要支流有喀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中国出境处的年径流量为1400亿立方米,居中国第三位。流域面积24.05万平方千米,居中国第五位。
(二)地理位置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藏南谷地呈现为一个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流经这一谷地。
(三)河道走向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由西向东横跨西藏南部,先后接纳喀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主要支流后,经过喜马拉雅山东端的南迦巴瓦峰折向南流,从巴昔卡流出中国边境,流入印度的萨地亚,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又改称贾木纳河。河水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市附近与恒河汇合,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四)水文特征
1.径流: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地区分布有两个特点:一是多样的径流带,一是径流的垂直梯度变化大。
2.泥沙:雅鲁藏布江干流水含沙量不高。在上游泥沙来源主要是冰冻物理风化物,在气候高寒,水流缓漫、又多沼泽,湿地等因素影响下,河水含沙量低,一般在0.2千克每立方米以下,中游上段两岸坡陡、河谷干旱,风化强度大。常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不少泥沙进入河道,使河流泥沙不断增加。
3.水质: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具有pH值适宜、矿化度低、总硬度小等特点,为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提供了良好的水源。雅鲁藏布江水质良好,与中国其它大河相比基本上没有污染,是一条清洁的大河。
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电开发
(一)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历程
(二)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启动
2025年7月19日,喜马拉雅山脉的峡谷间,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拉开建设序幕。
从新华社获悉,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
根据《国民经略》媒体报道,从投资规模角度看,1.2万亿投资,相当于可以建成5个三峡大坝、4个川藏铁路、10个港珠澳大桥,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工程。
《证券时报》消息称:“该工程装机容量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约为三峡水电工程装机量的2.68倍。”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够实现减排3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替代9000万吨标煤。
《新华社》报道称,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是推进低碳发展的绿色工程。工程利用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带动周边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建设水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
(三)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优势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地球送给我们国家的一份特别的“厚礼”,在这里江水浩浩荡荡绵延212公里,形成了一个高达2230米的巨大落差,发展水电项目有天然优势。
其干流和五大支流天然水能蕴藏量超1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长江。单位面积天然水能蕴藏量则每公里高达460千瓦,位居全国大河之首,是长江流域的3倍。雅鲁藏布江拐弯处的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
(四)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面临的挑战
1.地质条件恶劣
雅鲁藏布江流域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前沿,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烈度普遍达到Ⅷ度以上,部分区域甚至高达Ⅸ度,相当于汶川地震的震级强度。这种地质活跃度,会让电站施工出现高地应力岩爆风险、冰川泥石流隐患以及高陡边坡稳定难题。因此对电站设计施工提出的要求更高,电站需要承受里氏8级以上强震不会崩塌。
中国的工程师展示了硬核解决方案:所有核心建筑按抗8.5级地震设计,远超常规标准;他们运用3D打印技术在现场浇筑大坝,使用无人机群实时监测山体裂缝,还研发出能抵御9级地震的“柔性坝体”,并在地下成功挖掘30公里的隧道,让奔腾的江水“抄近道”引入电站,打造出一条隐形的“电力高速公路”。在墨脱水电站规划的地下厂房区域,实测地应力值高达60兆帕,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约600公斤压力,岩石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像炮弹一样突然弹射而出,对施工人员构成致命威胁。为应对这一风险,工程师需采用“超前应力释放”技术,通过密集钻孔让岩石缓慢释放能量,在建设过程中单厂房区域的预裂钻孔就达1.2万米。
2.面临生态环境与电站开发协同一致的考验
雅鲁藏布江流域堪称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生物基因库,开发水电过程中,需要在保护动植物和开发进度之间“走钢丝”。国际能源网了解到,在墨脱水电站范围内生存的裂腹鱼,其产卵场恰好位于水电站规划的水库淹没区。为保护这一物种,需修建全长3.8公里的裂腹鱼专用道,其落差设计需精确到厘米级,确保鱼类生产不受影响。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施工区域涉及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带,每平方米土地上生活着300余种微生物,构成独特的高寒生态链。为此,工程团队创新采用“生态剥离—异地保育—回迁重建”模式,以此保障当地动植物可以正常回迁。
3.施工人员还要面临高海拔环境的“生理与设备双重考验”
在海拔3700米的巴昔卡水电站前期营地,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60%,不仅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下降40%,就连混凝土初凝时间也会延长3倍。为保障施工进度,需建立4个高压氧舱站,同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创新,掺入纳米级硅灰材料缩短凝结时间。
(五)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1.从经济维度看,项目建设周期长达15年,期间将带动工程机械、材料制造、电力设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80万个,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300万人以上。
2.从能源安全维度看,6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将极大提升我国清洁能源占比,每年可替代1.1亿吨标准煤的火电消耗,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梯级水库的调节能力可增强西南电网的稳定性,为藏电外送通道提供稳定电源。
3.从区域发展维度看,电站建设将直接推动西藏自治区基础设施升级,新建的交通网络、输电线路能彻底打通藏东南地区的发展瓶颈。据测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西藏带来超200亿元的财政收入,助力我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试题小练】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相当于可以建成10个三峡大坝
B.工程装机容量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约为三峡水电工程装机量的2.68倍
C.雅鲁藏布江干流和五大支流天然水能蕴藏量超1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一
D.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知识。
第二步,A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相当于可以建成5个三峡大坝、4个川藏铁路、10个港珠澳大桥,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工程。而非“10个三峡大坝”,A项错误。
B项:《证券时报》消息称:“该工程装机容量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约为三峡水电工程装机量的2.68倍。”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够实现减排3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替代9000万吨标煤。B项正确。
C项:雅鲁藏布江干流和五大支流天然水能蕴藏量超1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长江。而非“全国第一”,C项错误。
D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而非“日喀则市”,D项错误。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