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事业单位

华图教育首页 > 备考 > 公基辅导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考点

华图事业单位 | 2025-04-23 16:23

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那么,什么是《世界记忆名录》?中国还有哪些项目入选你知道吗?

【世界记忆名录简介】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项目,旨在加强文献遗产的保护。它与世界遗产项目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

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申报项目不能超过两个。

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大洲的348个项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可使用“世界记忆名录”标志。此标志可用于各种宣传品。它将大大提高该文献遗产的知名度及所在档案馆或图书馆的知名度。

【中国共18份文献遗产入选】

入选年份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价值与意义
1997年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现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与民间音乐录音,时长7000小时,含阿炳作品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发展脉络,体现音乐文化多元性和深厚底蕴
1999年 清代内阁秘本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24件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档案,核心为“汤若望案” 研究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及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的关键史料
2003年 东巴古籍文献 现存于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纳西族东巴教《东巴经》尚存2万余卷,分散于国内外 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文字对研究文字起源演变价值极高
2005年 清代科举大金榜 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200多份清朝金榜,涵盖康熙6年到光绪29年殿试成绩榜 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教育文化及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实证
2007年 清代样式雷图档 存世图档逾两万件,主要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等。包含建筑图纸、工程做法文字档案、烫样模型等,内容涵盖清代皇家建筑的勘测、设计、施工全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因库”。弥补中国古代建筑“见物不见图”的不足,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理念和深刻内涵。利用先进制图方法,颇具艺术价值,为研究东亚建筑文化传播提供重要依据
2011年 《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 存世稀少,现存于中国、日本、美国图书馆,是所有版本祖本 明代药物学专著,涉及多领域,在世界广泛传播,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2011年 《黄帝内经》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版本 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保存最早、最完好版本 战国成书,总结早期医学实践经验,其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影响深远
2013年 侨批档案 “福建侨批”和“广东侨批”,海外侨胞寄回国内的汇款凭证,含家书等 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研究华侨移民史等的珍贵民间文书
2013年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 22份档案,年代为1304-1367年,含八思巴文圣旨和藏文铁券文书 研究元代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2015年 南京大屠杀档案 分三部分,记录1937-1938年南京大屠杀、战后战犯调查审判及相关司法文件 有力见证侵华日军罪行,警示铭记历史
2017年 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代后期占卜文字 中国最早文献记录,对研究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意义重大
2017年 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 19世纪至20世纪末期苏州丝绸产业形成的纸质文图和丝绸样本,共2.95万余卷 苏州丝绸产业发展原始记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 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年) 中国和葡萄牙联名申报,清代官私中文文书,记录澳门地方官员与议事会理事官文书往来 体现中国对澳门的领土和统治主权
2023年 《四部医典》 藏族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阐述藏医学理论、诊断、治疗和药物方剂等 藏医学发展传承的重要著作,世界传统医学瑰宝
2023年 《澳门功德林寺档案和手稿(1645-1980)》 反映澳门功德林寺不同时期宗教活动、寺院管理及社会联系 研究澳门宗教文化、社会历史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资料
2025年 《随州曾侯乙编钟》 刻有3755字铭文,记载先秦乐律学理论,“一钟双音”,28个律名中三分之二为失传孤例 研究先秦音乐文化和青铜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2025年 《少林寺碑碣(566-1990)》 1424年完整连贯的石刻历史文献序列,记录少林寺与各界交往 研究少林寺历史、佛教文化传播及社会交流的珍贵石刻文献
2025年 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 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现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郑和下西洋所立 见证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友好往来,研究郑和下西洋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

中国这些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民族特色以及与世界的交流互动。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5年新入选文献遗产介绍】

1.《随州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距今约24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是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目前,曾侯乙编钟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与越王勾践剑同为“镇馆之宝”。

全套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钟架上,音色优美、层次丰富、音域宽广,可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仅次于现代的钢琴,却比钢琴的出现早2100多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打破了我国古代只有“五声音阶”之说,让长期以来认为中国“七声音阶”系从希腊传入的论断不攻自破,从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2.《少林寺碑碣(566—1990)》

《少林寺碑碣(566—1990)》现存499通,呈现出1424年较为完整连贯的石刻历史文献序列,是历朝历代少林寺与中国国家政权、名人墨客、世俗社会、海外僧侣等广泛交往、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赋役、军事、文化、自然景观等,是独特研究中国历代经典文献、官文书、民间契约、印章的原始、系统史料。

3.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郑和下西洋期间所立的一块石碑,位于斯里兰卡。《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石碑高144.5厘米,宽76.5厘米,厚12.5厘米,显得端庄大气、古色古香。石碑整体呈圆拱形,上部雕刻着五爪双龙戏珠的图案,正面长方体四周均以中式花纹雕饰。石碑上共刻有三种文字——古汉字、泰米尔文及波斯文。

【试题小练】

2025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关于我国入选的项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截止目前,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②随州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

③《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郑和下西洋期间所立的一块石碑,现位于福建省博物馆

④中国第一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东巴古籍文献》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

第二步,①项:2025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①项正确。

②项:随州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②项正确。

③项:《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是郑和下西洋期间在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所立的一块石碑,现保存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而不是福建省博物馆。③项错误。

④项:中国第一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1997年入选的“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而《东巴古籍文献》是2003年入选的。④项错误。

故正确的有①②两项,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26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