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公务员

华图教育首页 > 申论 > 申论热点 > 文化

2026年国考申论热点:非遗活化高校美育生态

华图教育 | 2025-07-02 14:03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颗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当这些古老而神秘的艺术走进现代高校,一场跨越时空的交融就此展开,开启了传统与创新、文化与教育相互交织的新篇章。非遗入校园这一实践能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也能促进推动社会美育发展,助力构建“美美与共”的社会美育大格局。【批注1】立意。

公务员考试咨询

2026年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含图书)

扎根高校,非遗教育与社会美育深度融合。【批注2】分论点1。新时代背景下,美育旨在面向全体人民,全面提升国民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非遗项目因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族美育精神,成为高校美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切入点。非遗记载着人们面对世界积极、智慧的生存姿态,记载着他们丰富而深沉的内心渴求和寄托。将这些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引入现代高校课堂,恰似创造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美丽邂逅,开启了传统与创新、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的新篇章。【批注3】道理论证。如一些学校将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创作新型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批注4】举例论证。

搭建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批注5】分论点2。非遗项目引入高校,极大地丰富了校内外的文化交流。如多校联合举办皮影戏主题报告活动,让师生全方位领略非遗魅力,激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讨论。这种合作模式是政策指导下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典范。【批注6】举例论证。通过非遗项目展示和相关活动,公众得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魅力,推动社会美育发展。学校开展的各种非遗活动为不同年龄段和社会阶层的人们提供共同参与的机会,打破年龄、性别、地域等界限,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空间。同时,非遗活动还能作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纽带,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为各方协同育人奠定基础。【批注7】道理论证。

强化应用,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批注8】分论点3。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举办讲座,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让学生在传统技艺的学习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批注9】道理论证。学校、教师和有关方面可以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美育模式,使更多人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接受美的熏陶。如在剪纸艺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仿佛置身于古代手工作坊,亲身体验剪纸步骤。这种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细节。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分享课程资源,让更多人受益。如此一来,非遗不仅是被传授的文化资源,更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媒介。【批注10】具体对策。

非遗项目的引入不仅为高校美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示了高校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社会美育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未来,高校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向社会开放美育资源,促进全民审美素质提升,实现非遗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批注11】回扣主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稍作改动)

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

非遗活化高校美育生态

立意:非遗入校园这一实践能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也能促进推动社会美育发展,助力构建“美美与共”的社会美育大格局。

分论点1:扎根高校,非遗教育与社会美育深度融合。

分论点2:搭建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

分论点3:强化应用,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

2.素材积累:

(1)一些学校将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创作新型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2)多校联合举办皮影戏主题报告活动,让师生全方位领略非遗魅力,激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讨论。

(3)在剪纸艺术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仿佛置身于古代手工作坊,亲身体验剪纸步骤。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26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