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科技知识·第一节 物理知识

第六章科技知识

第一节物理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紧密相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比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声音就响。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助听器的关键作用就是通过内部的放大电路等装置,放大声音信号,使声音的振幅增大,从而增强声音的响度,让听障者利用残余听力感知声音,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2.B[解析]乒乓球的“旋转球”所依据的是马格努斯效应,是指旋转物体在流体(如空气)中运动时,因表面与流体相互作用,使流体在物体表面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进而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改变物体运动轨迹。B项: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轮胎高速转动对积水施加了切向力,同时积水自身具有惯性,在切向力和惯性作用下,积水被带起并向两侧飞溅。与乒乓球“旋转球”原理不同。因此,选择B选项。

3.A[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空气,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水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能更快地使冷冻肉类吸收热量解冻。因此,选择A选项。

4.B[解析]B项:根据伯努利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小,而不是越大。B项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

5.C[解析]A项:诗句主要涉及流体力学知识,船帆受到风力推动,而水对船有阻力作用,与杠杆原理无关。A项错误。B项:此句主要体现力的合成,与杠杆原理无关。B项错误。C项:此句体现了杠杆原理,秤砣距离提绳越远,动力臂就越长,杠杆就越省力,杆秤称量物体的重力就会越大。C项正确。D项:诗句体现的是光的折射和力的作用效果,与杠杆原理无关。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6.A[解析]给车后轮加装铁链,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从而使车辆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能更好地抓地,不易打滑。因此,选择A选项。

7.B[解析]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在空间某些区域相遇时,相互叠加而产生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这种强弱分布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纹或斑点,是光波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因此,选择B选项。

8.A[解析]判断一个声音是否为噪声,不能单纯依靠物理测量。这是因为噪声的定义不仅涉及声音的物理特性,如频率、振幅和波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声音是否被听者认为是不需要或干扰性的。即使两个声音在物理参数上完全相同,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主观评价在判断噪声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

9.C[解析]大多数昆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色性,这是因为黄色在昆虫的视觉中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因此,选择C选项。

10.D[解析]D项: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克服金属表面的束缚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光表现出的是粒子性,光子像一个个具有能量的粒子与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传递给电子使其逸出。光电效应不能证明光的波动性,而是证明了光的粒子性。D项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11.B[解析]当物体达到最高点时,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发生了转变。此前物体一直向上运动,在重力持续作用下速度不断减小,到最高点这一刻,向上的速度刚好减小到零。此时物体处于一个临界状态,既不再向上移动,也还未开始向下掉落,所以竖直方向速度为零。因此,选择B选项。

12.C[解析]C项: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k=12mv2,由于质量是标量且大于0,速度的平方也大于等于0,所以动能Ek?0,不会小于零。因此,选择C选项。

13.C[解析]石英钟是一种利用石英晶体振荡器来计时的电子钟表。当石英钟的电能即将耗尽时,秒针的驱动力矩会逐渐减弱。在秒针从“12”到“6”的过程中,秒针自身的质量对秒针轴形成的力矩与钟表本身的驱动力矩相同,有助于秒针前进。然而,当秒针从“6”开始向“12”移动时,秒针自身产生的力矩与钟表走动的驱动力矩正好相反,这种力矩在秒针处于“9”的位置时达到最大。一旦秒针超过“9”的位置,力矩又开始减小。因此,当钟表的驱动能量即将耗尽时,秒针的驱动力矩越来越弱,无法抵御秒针从“6”到“9”这段路程的反向力矩,导致秒针往往停在“9”的位置上。此外,由于重力作用,秒针在“9”的位置处受到的重力阻碍是最大的,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秒针会停在“9”的位置。因此,选择C选项。

14.A[解析]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当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停止时,乘客的身体又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汽车已经停止前进,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5.D[解析]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其中蓝色光频率最高,对我们眼睛球体细胞造成的伤害最大,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引起眼部不适出现干眼症等症状。因此,选择D选项。

16.C[解析]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与玻璃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因此,选择C选项。

17.D[解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该说法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纸屑的现象不能说明异种电荷可以相互吸引,故A错误。B项: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所以同种物质摩擦,不可以使它们分别带上异种电荷,故B错误。C项: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进行了转移,故C错误。

18.B[解析]导体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导体越短,电阻越小。根据欧姆定律(I=U/R)和电功率公式(P=UI)可知,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越小,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阻消耗的功率越大。当一只灯泡灯丝断了再接上,其长度变短,灯丝的电阻比原来小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变小,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此时,灯泡会比原来更亮些。因此,选择B选项。

19.A[解析]波长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波传播时,在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2π的质元之间的距离。同一频率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速度传播,所以波长也不同。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振幅是指振动的物理量可能达到的最大值,通常以A表示。它是表示振动的范围和强度的物理量。B项错误。C项: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C项错误。D项:波数是波矢的大小,是平面波传播过程中单位长度的相位延迟。D项错误。

20.C[解析]汽车驾驶室外面的后视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可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因此,选择C选项。

21.C[解析]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1埃的电磁波(1埃=10-10m),能量高于124keV,频率超过30EHz(3× 1019Hz)。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按波长由短到长排序: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C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C选项。

22.D[解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水中倒影是反射。平静水面的倒影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有实际光线到达人眼。D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

23.C[解析]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雪是一种固态降水,由水蒸气在高空中冷凝形成。雪的形成原理主要包括凝固和凝华两种现象。A项“雪是升华形成的”,说法错误。B项:霜是接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温度越低,空气密度就越大,比重也越大,随着空气的流动,最冷、最重的空气就会往最低处流动,到达最低处停留后,逐渐积聚凝华成霜,霜是凝华形成的。B项“霜是凝固形成的”,说法错误。D项:当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冷降温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这就是雾。雾是液化形成的。D项“雾是汽化形成的”,说法错误。

24.C[解析]气压与水的沸点成正相关。高压锅内部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随着压强的增加,水的沸点会升高,大于100℃,高压锅内部因此而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这样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食物煮熟。因此,选择C选项。

25.A[解析]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速度越大,压强越小。大风天气中屋外气流速度增大,房顶外部压强变小;屋内空气相对静止,压强较大,屋内的大气压高于室外的大气压,屋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导致屋顶被掀翻。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用手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的过程中,当轮胎内空气不足时,气筒内气压高于轮胎内气压;当轮胎内空气饱和时,气筒内气压与轮胎内气压相等。B项错误。C项:高海拔地区气压低于平原地区的原因是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单位面积产生的大气压强小,并不是氧浓度变化造成的。C项错误。D项:轮胎充气后膨胀,胎内气压升高,使接触地面的轮胎面积减少,摩擦力变小。D项错误。

26.D[解析]杠杆是指一根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不易发生形变的硬棒。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作力臂。设动力为F1、阻力为F2、动力臂为l1、阻力臂为l2,根据公式F1× l1=F2× l2可得,当l1大于l2时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较长,动力较小,所以省力。撬棍、扳手、钳子、开瓶器、指甲剪、手推车等是省力杠杆。当l1小于l2时为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晾衣竿等是费力杠杆。则①④为省力杠杆。因此,选择D选项。

27.B[解析]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简单地说是一个物体发生振动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自然频率或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刮过桥面的风的频率和大桥的固有频率相近,产生了共振。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C项:离心力是一种虚拟力,是一种惯性的体现,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D项: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8.D[解析]液体的表面好像一张绷紧的膜,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的拉力,这种力叫作表面张力。如果我们轻轻地把一枚硬币平放在水面上,由于硬币较轻,水的表面张力能承受起它对水面的压力,所以它能浮在水面而不下沉。因此,选择D选项。

29.C[解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冬天人们口中哈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此处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因此,选择C选项。

30.A[解析]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波长范围为 0.76—1000微米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频率在 380—750THz,波长在 780—400nm之间,红外线的波长超出了可见光谱范围,所以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A 项正确。因此,选择 A 选项。

31.C[解析]A项:血管造影技术利用了X光不能穿透高密度造影剂的特性,因为X光不能穿透高密度的造影剂,所以才能显影,A项错误。B项:同一频率的超声波在血液中的衰减程度是弱于骨骼组织的,B项错误。C项:在核磁共振过程中,人体被置于一个强大的静态磁场中,此时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主要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由于其自旋运动而产生磁矩。当施加射频脉冲时,这些氢原子核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并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磁共振现象。C项正确。D项:飞秒激光近视手术中的“飞秒”指以飞秒为单位的超强短脉冲激光技术,而不是制作角膜瓣的时间,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32.A[解析]超导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完全导电性,又称零电阻效应,指在温度降低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超导体的电阻突然消失,电流可以在超导体内部自由流动。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指外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的情况下,磁力线无法进入超导体,超导材料内部磁感应强度严格等于零,即抗磁磁化率为最大值-1,抗磁体积达到了100%。磁通量量子化:指的是超导体内部磁场分布是以磁通量的最小单元——磁通量子的形式存在,一个磁通量子为h/2e。围绕磁通量子形成了磁通涡旋,其中磁通涡旋芯子附近是已被破坏的超导态,即有电阻的正常态,磁通涡旋边界则仍然被超导电子所包围。宏观量子态:又称约瑟夫森效应,该理论认为,金属中两个自旋相反且动量相反的电子,可以通过交换原子晶格振动的能量量子——声子而产生间接吸引相互作用,这些电子由此配对,称之为库珀电子对。因此,选择A选项。

33.B[解析]升华是指由于温差太大,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是由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直接凝华而成的。因此,选择B选项。

34.D[解析]充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烈日下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加速了分子的运动,导致车胎内空气的体积增大。因此,选择D选项。

35.A[解析]内能和总能量是不同的。普遍来说,一个体系的总能量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内能、体系整体运动的动能和体系在外场(如重力场)中的势能,后两项的和是机械能。由此可知,A项说法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36.C[解析]比较①③,由热量计算公式Q=cmΔt可知,冰和水二者总质量相等,升高温度也相等,因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Q3>Q1;在②中,包含了两个物理过程:首先是0℃的冰融化成0℃的水,这个过程不升温但要不断吸热,然后是融化成的0℃的水再变为5℃的水,这个过程跟③的变化过程在结果上是一样的,所以②比③多吸收了热量,即Q2>Q3。因此,选择C选项。

37.C[解析]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因为听诊器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使医生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简单来说,是把声音集中起来增大响度。因此,选择C选项。

38.A[解析]雪吸收声音,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雪落在地上比较松软,中间有许多的空隙,声音一旦进入里面,反射出来的就很少,声音就变小了。所以,在雪地说话声音不那么响。因此,选择A选项。

39.B[解析]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会产生比普通声波更强的振动,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时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污垢层在冲击波的作用下被剥离下去,即分散及脱落,从而达到清洁的目的。它不能体现“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这一内容。因此,选择B选项。

40.B[解析]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虽然太阳光不能照到房间里,但是射到其他地方的光线会反射,所以,总会有光反射到屋子里。因此,选择B选项。

41.C[解析]“溪边照影行”的意思是人在溪边行走时,在水中的“倒影”也在行走,这个“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天在清溪底”指“天空”通过水面发生光的反射,成的虚像好像在水底一样,这句诗体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A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邀明月一起饮酒,明月、我和影子成了三个人。该句体现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A项错误。B项:“潭清疑水浅”的意思是说从平静清澈的水面向下看到的潭底比实际深度要浅些,体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B项错误。C项:“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意思是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潭中的身影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虚像,体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与题干诗句体现的物理原理一致。C项正确。D项:“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的意思是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体现的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42.B[解析]像的位置和水的深度无关,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蜻蜓距离水面0.8米,蜻蜓的像距离水面同为0.8米,所以荷尖距离像为1.6米。因此,选择B选项。

43.C[解析]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是指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其色彩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因此,选择C选项。

44.B[解析]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因此,选择B选项。

45.B[解析]用照相机拍完合影后,再给专家拍一张单身照,人的像会变大,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可知,此时的像距一定变大,且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要减小照相机和专家的距离,即照相机靠近专家,同时将镜头向前伸,增大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才可拍出清晰的照片。因此,选择B选项。

46.D[解析]摩尔纹,俗称水波纹,是一种在数码照相机或者扫描仪等设备上,感光元件出现的高频干扰的条纹,是一种会在图片上出现彩色的高频率不规则的条纹。摩尔纹是由摩尔效应引起的。摩尔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光学现象,它是两条线或两个物体之间以固定的角度和频率发生干涉后产生的视觉效果。当人眼无法分辨这两条线或两个物体时,就能看到这些干涉的花纹。摩尔纹在一些纹理细密的情况下,比如摄影中的布料上,出现得很是普遍。因此,选择D选项。

47.D[解析]电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就是电场的传播速度,等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而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因此,选择D选项。

48.C[解析]A、D项:金属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溶液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均可以导电。A、D项正确。B项:人体能导电是因为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矿物质、电解质,所以人体会导电,同时人体的导电率高低还与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B项正确。C项:石墨导电并不是因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而是因为石墨中每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只形成3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仍然保留1个自由电子来传输电荷,所以石墨能导电。C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49.C[解析]摩擦起电时会出现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A项错误。将外衣脱下的过程中两衣间电量一定,电荷的面密度一定,中间的电场强度一定,电势差U=Ed,并随着距离d的增大而变大,B项错误。脱衣时,内外两衣间隔增大,电场力做负功,或者说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C项正确。脱衣时如果人体带上了正电,说明人体失去了电子,此时人体具有的电势能较大,当靠近金属门把时,大地中的电子导入人体,形成电流,造成对人体轻微的电击,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50.D[解析]在输送同样电能的前提下,电压越高,电流越小。输电线路自身有电阻性,依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线路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即电流越大线路损耗越高,而减少电流可以大幅度降低线路损耗。所以远距离送电都采用高电压或者超高压。因此,选择D选项。

51.B[解析]A项: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不是全部转化为机械能。A项错误。B项:一般保险丝装在保险盒(熔断器)或闸刀开关内,串联接在电路中。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保险丝熔化,使电路自动切断,从而保护了电源和用电设备的安全。B项正确。C项:从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一般都要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各个用电地方。根据输送电能距离的远近,采用不同的高电压。从我国现在的电力情况来看,送电距离在200—300公里时采用220千伏的电压输电;在100公里左右时采用110千伏;50公里左右采用35千伏;在15公里—20公里时采用10千伏,有的则用6600伏。输电电压在110千伏以上的线路,称为超高压输电线路。在远距离送电时,我国还有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C项错误。D项:照明电路里的两根电线,一根是对地电压为220V的火线,另一根是对地电压为零的零线。用电笔测试火线时会发亮。D项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

52.B[解析]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频率的国际标准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因此,选择B选项。

53.A[解析]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不完全是电磁辐射。B、C、D项都是电磁辐射。因此,选择A选项。

54.D[解析]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感应玻璃门的原理就是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热量的变化而改变感应器的电压输出,从而作出反应。因此,选择D选项。

55.B[解析]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实际是指由透明材料做成的纤芯和在它周围采用比纤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做成的包层,并将射入纤芯的光信号经包层界面反射,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播前进的媒体。因此,选择B选项。

56.B[解析]X-ray也就是X射线,是一种频率极高、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频率和能量仅次于伽马射线,对应波长为1pm—10nm,能量为100eV—10MeV。X射线具有穿透性,但人体组织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当X射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经过显像处理后即可得到不同的影像。因此,选择B选项。

57.D[解析]菜刀的刀刃很薄,这样做是为了在切菜时,在施加同样压力下,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D项说法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58.B[解析]由于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选择B选项。

59.D[解析]唱歌、说话主要是由于人的声带振动,空气只是传播声音的介质,A项说法错误。彩虹出现的位置和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傍晚太阳在西边,那么彩虹就出现在东边的天空,B项说法错误。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C项说法错误。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的下方,这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把食物放在冰块下面,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后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食物,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D项说法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60.C[解析]A项: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可穿透周围介质的能力也最大,在空气中传播得最远。而且,人的眼睛对红色相对较敏感,以红光作为停止的标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A项正确。B项: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使我们看到水中的筷子和空气中的筷子“脱节”,从而造成了筷子折断的假象。B项正确。C项:盐水的凝固点比水要低,撒上盐以后,雪周围的水就变成盐水,因此就凝固不了。这样雪便会不断融化,而不能再凝固。因此,在积雪或者结冰的路上撒盐,可以加速雪和冰的融化。C项错误。D项: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越高越重的人摔倒时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反作用力越大所受到的疼痛就越大。D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AD[解析]A项:次声波频率极低,在传播过程中,相较于其他频率的声波,它与介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所以不容易被水和空气等介质吸收,能量损耗缓慢,也就不容易衰减。A项正确。B项: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而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B项错误。C项:根据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波速=波长× 频率),在波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频率越低,波长就越长。次声波频率低,所以其波长很长。长波长赋予了次声波很强的衍射能力,使其能够轻松绕开大型障碍物继续传播。C项错误。D项: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振动频率,当外界存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与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时,就会引发共振现象。共振会使器官的振动幅度急剧增大,超出正常的生理承受范围,从而干扰器官的正常功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D项正确。因此,选择AD选项。

2.AD[解析]A项:当光线通过小孔时,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在小孔后的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典型体现。A项当选。B项: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自然光学现象,其本质是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时发生偏折,导致远处物体的虚像出现在空中或地面附近。B项排除。C项:池水“变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使得我们看到的池底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从而感觉池水变浅了。C项排除。D项:激光具有高度的准直性,这是因为激光在传播过程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能够沿着几乎完全直线的路径前进,从而实现精准的定位和导向。D项当选。因此,选择AD选项。

3.AD[解析]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大小变化。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的大小决定的。潜水艇有多个蓄水仓。潜水艇通过排水或进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以实现上浮和下沉,当潜水艇要下潜时就往蓄水舱中注水,使潜水艇重量增加到超过它的排水量,潜艇就会下潜。D项正确,C项错误。当排出水时,自身重力减小,当潜水艇蓄水舱中的水排出到使潜水艇重量小于它的排水量时,潜水艇就会上浮。A项正确,B项错误。因此,选择AD选项。

4.BCD[解析]A项:汽车雾灯选择黄色是因为黄色穿透力较强,运用了光学原理。B项:火车开动时先后退一下是为了减小所需要克服的最大静摩擦力。C项:方程式赛车扁平的流线型车型设计,主要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以及增强赛车地面附着力。D项:液罐汽车罐体之所以是圆形的,是因为这样可以使震动下液体所产生的冲击力造成的压力均衡分散。因此,选择BCD选项。

5.CD[解析]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工作原理都利用了大气压强,如吸管、茶壶、针管等都可能利用到大气压强。A项:堵上小孔,当壶内的水流出部分后,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里面的水使其不易流出来,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B项:当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饮料进入吸管中,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C项:用抽气机抽出灯泡里的空气这种现象是利用气压差,抽气机在高速旋转时空气流速很大,气压则变得很小,在灯泡外制造了一个低压区,使灯泡中的空气被抽空,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D项:两块玻璃的表面用水浸湿,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玻璃在水分子的引力作用下很难被分开,这是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与大气压无关。因此,选择CD选项。

6.AC[解析]A项:热风干手器的工作原理一般为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手),此信号控制打开加热电路继电器及吹风电路继电器,开始加热、吹风。当传感器检测到信号消失时,释放触点,加热电路继电器及吹风电路继电器断开,停止加热、吹风。A项正确。B项:热风干手器吹的是热风,使用时感觉手由冷变热的原因在于,手上的水分遇热蒸发,带走手上的热量,因此会有冷的感觉。B项错误。C项:热风干手器烘干手的原因是它吹出的流动的热风加快了手上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且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C项正确。D项: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热风仅仅会使手周围的湿度降低,而不是降低整个室内的湿度。D项错误。因此,选择AC选项。

7.ACD[解析]A项:眼泪落下,重力势能减小,而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加。所以该句子能体现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A项正确。C项:水“飞流直下”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项正确。D项:在“落木萧萧下”的过程中,树叶自上而下飘落,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就减小;越来越快,速度增大,动能就越来越大,也就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滚滚来”是长江水的速度很快,所以,长江水的动能很大,水由高处流向低处,因此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项正确。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被拉弯的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箭被射出去而具有动能,这一过程中的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B项错误。

8.ABCD[解析]A项: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能够保持较好的方向性和穿透性,因此常被用于水下定位和导航,例如声呐系统使用超声波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A项正确。B项:超声波能够穿透一定深度的地层,在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等现象。通过对这些反射和折射信号的接收和分析,可以探测地下的地质结构、矿藏分布等情况。例如,在石油勘探中,利用超声波测井技术可以获取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寻找石油资源提供重要依据。B项正确。C项:超声波清洗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当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传播时,会形成许多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迅速破裂,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能够将电子元器件表面的污垢、杂质等剥离下来,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这种清洗方式具有清洗效果好、效率高、对元器件损伤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业等领域。C项正确。D项:医学上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来破碎体内结石,如肾结石、胆囊结石等,而不需要开刀手术,这种方法被称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该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有效方法,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较大创伤。D项正确。因此,选择ABCD选项。

9.ABD[解析]A项:汽车前进时,由于汽车司机发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脚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而停止运动,但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A项当选。B项:静电导线,也就是题干中的铁链,是导电性能很好的物质,让它充当油罐车的“接地线”,通过车辆行驶时与地面的不断摩擦,将罐体内的电荷及时疏导进大地,这样就能保证油罐车内的电势始终趋于0,就不会达到产生电火花的条件,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了油罐车爆炸的可能性。B项当选。D项:冬天冻干衣服的现象一般发生较冷的北方地带,一般空气比较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很少,刚洗过的衣服中水分多,在较冷的环境中会马上结冰,形成固态水(冰)。由于分子扩散原因,衣服上的固态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态的水蒸气,这样衣服就很快冻干。也就是升华现象。D项当选。因此,选择ABD选项。

10.ABC[解析]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D项:刹车时身体向前倾斜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当车突然停止时,人的身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斜,这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体现,而不是牛顿第三定律。D项错误。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BC选项。

三、判断题

1.×[解析]跳远运动员先助跑一段距离后,获得一定的速度,增大了运动员的动能,起跳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增大了跳远的距离。因此,本题错误。

2.×[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位置或重力环境改变,而重量则会因重力变化而改变。因此,本题错误。

3.√[解析]永久磁体产生的超高强磁场,在不改变水原有的化学成分条件下,使水中矿物质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磁场3000GS—5000GS以上,让普通水以一定流速,沿着与磁力线垂直的方向切割,通过一定强度的磁场,普通水就会变成磁化水。题干说法正确。因此,本题正确。

4.√[解析]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比如我们喝的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就是通过加压的方式溶入水中的。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小,比如打开汽水瓶的瞬间,瓶中压强减小,可看见大量气泡产生。因此,本题正确。

5.√[解析]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作红外线。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量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因此,本题正确。

6.√[解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同一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本题正确。

7.√[解析]火线与大地之间电压是220V,所以氖管发光;零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所以氖管不会发光。因此,本题正确。

8.√[解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形成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皮影戏的现象正是应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有道具挡着,光就透不过去,就产生了影子。因此,本题正确。

9.× [解析]近视镜利用了凹透镜原理,放大镜利用的是凸透镜原理,汽车观后镜利用的是凸面镜原理。因此,本题错误。

10.× [解析]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古称能近怯远症。在近视眼的眼前放置一适当凹透镜,平行光束通过后被分散入眼,焦点因此后移,正落在视网膜上,可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远视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为了看清近处物体,要利用调节力量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一般用凸透镜提高折光度进行矫正,故远视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易发生眼疲劳。

11.√[解析]绝缘体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塑料、橡胶、玻璃都是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凡是容易导电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如铜、铝、水银等金属,电解液、电离气体等称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如橡皮、玻璃、塑料以及绝缘油、惰性气体等,称为绝缘体;而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如硅、锗等材料称为半导体。

12.× [解析]磁体一般被定义为能够吸引铁、钴、镍一类物质的物体,而题干中的铜是不具有被磁体吸引的性质的。磁体可分为永磁体和软磁体,永磁体是指能够长期保持其磁性的磁体,永磁体是硬磁体,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软磁体多作为导磁体和电磁铁的材料,软磁体极性是随所加磁场的极性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本题错误。

13.√[解析]锂电池负极通过化学反应脱出锂离子,并通过电解质溶液将锂离子传输嵌入到正极,从而产生电流给手机供电。电池放电性能不仅依赖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而且取决于电池的放电温度和电流。在低温下电解质溶液黏度增加,导致锂离子穿越溶液能力变差,活性降低,电解质溶液电阻增加,引起电池放电电压降低,从而使得手机出现反应迟钝、死机等状况。因此,本题正确。

14.√[解析]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装置,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度,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因此,本题正确。

15.× [解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而食物腐烂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本题错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