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公务员

华图教育首页 > 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38)

华图教育 | 2023-08-22 11:36

复合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京味儿”,________即北京独特的文化韵味,而一提起“京味儿”具体的构成元素,许多人想到的可能仍是皇城根下胡同里传来的阵阵吆喝、四合院承载的人情冷暖、大栅栏的老字号、琉璃厂的纸墨香,还有老北京“有里儿有面儿”的讲究……这些岁月深处的印记风貌,时至今日仍然________。

②浓郁厚重的“京味儿”,也成了北京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富矿。近年来,《什刹海》《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等一系列“京剧”,在胡同生活上着墨甚多,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展现老北京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热忱。从社会价值上讲,这些充满“怀旧情怀”的作品,记载着老北京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抚慰着许多人的文化乡愁,也成为外界了解北京、爱上北京的一张名片。

③描写老北京的文艺作品,成为我们的“拿手好戏”,这当然是好事。但也要看到,随着光阴荏苒、时代进步,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已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地理空间的扩展、经济形态的更迭、生活面貌的变迁、功能定位的演进,全面更新着城市的外在和肌理,也丰富着“京味儿”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胡同生活发生了巨变,在胡同之外,还有无数广阔的生活场景——“大厂”大厦的格子间内,怀揣梦想的新北京人奔走忙碌;中关村的咖啡厅里,创意满满的“金点子”拔节生长。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生活于斯、奋斗于斯,这片热土之上,有太多故事值得诉说;万家灯火里,有无尽悲欢有待描摹。

④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今天的北京,是兼容并蓄的北京,“新北京人”的生活状态,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以及城市转型的重大事件、所思所获,都是可供讲述的题材。近些年的市场上,倒也出现了不少声称描写“新时代北京”的都市题材剧,但城市在其中充其量只是“背景板”,地域特色不鲜明、北京文化不突出、时代生活不典型、现实关照不强烈,着实不够“北京”,也缺乏味道。城市文化是历史和现实的缩影,是一种身份识别标志,也彰显着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如何从城市万象、民生百态中提炼精华、把准内核,超越“胡同生活”的思维定式,拒绝脱离现实的悬浮编剧,摒弃不痛不痒的表面刻画,挖掘最值得书写的“新京味儿”,形成有特色、有温度、有人情味的作品,仍是需要深思之处。

(单选题)作者在第④段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新时代的北京更是一座“京剧”题材富矿

B.新时代的创作就要讲述新时代的北京故事

C.要深思怎样挖掘那些值得书写的“新京味儿”

D.要突破“京剧”必写“胡同生活”的思维惯性

扫一扫 咨询24年国考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说明文艺作品可以反映时代的风貌,然后指出“新北京人”的生活状态是可供讲述的题材。接下来引出近些年市场上的都市题材剧,“城市充其量只是‘背景板’,地域特色不鲜明、北京文化不突出、时代生活不典型、现实关照不强烈,着实不够北京,也缺乏味道”等一些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即“从城市万象、民生百态中提炼精华、把准内核,超越‘胡同生活’的思维定式,拒绝脱离现实的悬浮编剧,摒弃不痛不痒的表面刻画,挖掘最值得书写的新京味儿,形成有特色、有温度、有人情味的作品”。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为对策的概括归纳项,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对应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B项:“要讲述新时代的北京故事”非文段强调的对策,文段重挖掘。D项:无中生有。

文段出处:北京日报《把脉时代生活挖掘“新京味儿”》

2024年公务员考试图书推荐

2024版公务员行测+申论5100题 2024版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真题 2024版公务员模块宝典

2024年公务员考试推荐课程

>>>2024年国/省考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plus版

>>>2024年国/省公务员笔试《悦享班》

>>>【国省联报】2024年国考+省考公务员笔试《悦享班》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26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