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医师资格其他

华图教育首页 > 医师资格考试 > 备考指导 > 医师资格其他

【收藏】一张图带你学把脉!

未知 | 2025-02-17 17:37

首先大家不要对于把脉视为神奇或困难的事情。就像骑单车一样,刚开始学习时可能觉得很难,但经过多次练习,摔了几次跤后,慢慢就会掌握技巧。一旦真正掌握了这项技术,其实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比如,摸脉。当你熟悉了脉图,懂得画线后,一搭上去就能知道有几个脉象,至少能摸到一些基本的脉象。比如,浮脉、沉脉。一个是浮脉,一个是沉脉,第一层脉能摸到。第二层脉摸不到,如果脉象很沉,说明身体可能不太舒服。如果摸到一个人的脉,浮起、中起的第一层、第二层都基本摸不到,要摸到骨边才有,说明这个人的病情可能比较难治。一搭上去,就能大概判断出来。

学会摸脉就有这个好处。一摸就知道对方的脉象如何。比如说如果脉象很慢,可能表示身体虚弱。经常摸脉,慢慢就能分辨出这些脉象。

当你会画脉图,会写脉象描述时,别人一看就会觉得你是个懂脉的人。即使你现在没钱,对方也可能会愿意嫁给你,因为你掌握了这项技能,未来可能会赚到大钱。所以,学会摸脉是有用的,即使你不从事这一行,也能从中受益。你可以通过摸脉判断病情是在表层、中层还是里层。这并不复杂,不需要学会全部24种脉象。

那么,我们该如何训练呢?

像以前古时候是有师父教你的,所以以前的书并没有总结规律,所以很难说明白。你只能跟着师父,经常摸脉,看他开方子,但自己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开方。以前的经验没有总结成理论,完全凭经验传承,所以很难传承下去。因此我们要打破这种模式,想办法让脉象更直观、更容易学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每天记忆脉象来学习。慢慢会发现,一个人吃饱了和肚子饿时,脉象是有变化的。通过记录和对比,就能发现规律。

那么下面我结合了我们医馆学徒的一些学习方法,给大家列出了具体的把脉训练流程表,在这里分享表。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修改:

阶段 步骤 具体内容 备注
第一阶段:建立触觉坐标系(1-3个月) 1.定点触压训练-每天固定时段(建议晨起空腹)测量自身桡动脉 1.使用三阶压力法:轻触(50g压力)、中按(150g)、重取(300g)
2.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搏动感知强度(0-10分制 )
 
2.脉象图谱绘制 1.横向记录:寸关尺三部的压力感知差异
2.纵向记录:浮中沉三候的脉位变化
 
第二阶段:动态对比训练(4-6个月) 1.生理变量对照 1.饮食对照:记录餐前(空腹)、餐后1小时的脉象变化
2.运动对照:测量静息状态与慢跑后5分钟的脉率差异
3.昼夜对照:对比晨起(7-9点)与夜间(21-23点)脉象力度
 
2.病脉识别训练 建立常见脉象对照组:
外感组:感冒初期(浮脉)vs恢复期(缓脉 )
消化组:食积(滑脉)vs脾虚(弱脉)
使用脉诊模拟教具辅助训练(现代电子脉象仪精度可达±2bpm)
 
第三阶段:临床思维整合(6-12个月) 1.诊断决策树构建 初级判断:浮沉定表里(准确率82%)
次级判断:迟数辨寒热(准确率76%)
三级判断:虚实判预后(准确率68%)
 
2.治疗验证闭环 脉诊判断→手法调理→30分钟后复诊→脉象变化验证→调整方案 案例:腰痛患者沉细脉→腰部手
法松解→脉象转为弦滑→调整疏肝方案
临床衔接策略 1.四维记录法 触觉维度:脉位深浅、搏动力度
视觉维度:绘制脉象波形图
听觉维度:记录患者主诉特征
时间维度:标注节气时令影响
 
实践与经验积累 1.记录每个人的脉象 包括力度和脉图 案例:如果脉象看起来有点悬,就标一个“悬”字;如果摸上去很软,就标“软”
2.大胆地摸不同的人 1.天天摸同一个人的脉象,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
2,如果对方刚跑步回来,脉象可能会比较快
 
3.互相讨论 同学、朋友之间交流今天摸到的脉象,为什么你摸到的是弦脉,而我摸到的是焦脉? 通过对比和分析,会更有成就感

官方公众号

扫码立即下载出师考应试礼包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26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