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三支一扶

华图教育首页 > 备考资料 > 综合知识

2020年河北三支一扶公基备考综合知识:各朝代的选官制度

华图教育 | 2020-07-17 13:52

1.含义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2.各朝代的选官制度

(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即“三代以上出于学”。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2)秦国——按军功授爵

(3)两汉——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另外,西汉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

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新的选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5)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清末新政)(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采取“弥封”“誊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3.练习题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下列哪一人才选拔制度与其所言体现的用人理念最契合: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解析:题干中强调“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正式采用考试的方式,并且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故正确答案为A。

相关阅读:

2020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集合

2020全国各省三支一扶综合知识汇总

2020全国各省三支一扶备考技巧汇总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06-2021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