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2024年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文章强调,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的问题,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A.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
B.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
C.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
D.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抓手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文章强调,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以下问题。第一,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第二,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第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第四,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第五,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第六,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第七,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第八,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第九,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ABC项正确。D项应该是“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D项错误。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D选项。
2.“心系群众如鱼得水,背离群众如树断根,”从唯物史观出发,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要坚持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C.要坚持管理者创造历史的观点
D.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心系群众如鱼得水,背离群众如树断根”体现了要紧密联系群众的理念。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观点与题干强调要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理念是相符的。A项正确,排除。
B项:因为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心系群众就需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学习。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认识到群众在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排除。
C项:唯物史观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不是管理者创造历史。管理者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引导、组织等作用,但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也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且要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各项事务的发展。题干强调的是群众的重要性,与“管理者创造历史”这一错误观点相悖。C项错误,当选。
D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群众如鱼得水”体现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也是唯物史观在党的执政理念中的体现,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的主人。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C选项。
3.1928年毛泽东同志写下( )这篇光辉著作,文章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的现势两个部分,割据地区的现势从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A.《论十大关系》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知识。
第二步,A项:《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篇著作主要是围绕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个重要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等。与1928年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内容无关。A项排除。
B项:《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1928年11月25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湘赣边界的割据情况。文章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的现势两个部分。在“割据地区的现势”部分,毛泽东从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这篇著作对于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B项正确。
C项:《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阐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内容,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其创作时间和主题与1928年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情况不相符。C项排除。
D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1930年1月5日写给林彪的一封信。在信中,毛泽东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虽然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相关,但写作时间与《井冈山的斗争》不同,内容重点也有所差异。D项排除。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B选项。
4.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家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在社交平台,可以看到许多农户整合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发展起果蔬、药材种植等。花木盆景错落有致,院落杂物尽数清除,“小庭院”变成“经济园”,农民生活更加惬意,还借此走上致富道路,发展庭院经济,有利于:
A.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镇乡村一体化发展
B.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C.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D.健全农村基础建设,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庭院经济正是通过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和环境,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从而帮助农民在本地实现创业和就业,提升经济收入。因此,B选项是合适的。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城镇乡村一体化发展”并不是庭院经济直接带来的效果。庭院经济更侧重于在乡村内部,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而非推动城乡一体化。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项:虽然庭院经济的发展可能会间接促进一些新型市场主体的出现,但这并不是其直接和主要的目的或效果。庭院经济更侧重于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农民个体或小范围群体的经济能力,而非整体市场结构的变革。因此,C选项不是最佳答案。
D项:庭院经济并不直接关联到农村基础建设的健全,也不是以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化为其主要目标。它更多的是关注于在农户自家院落内的小规模、特色化经营。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
5.“你县《关于A县2023年度第十四批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请示》(A政文〔2023〕年120号)收悉”为某份公文开头的内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关于A县 2023年度第十四批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请示》属于上行文
B.公文发文字号“A政文〔2023〕年120号”格式错误,应修改为“A政文〔2023〕120号”
C.“收悉”属于公文的表态用语
D.“你县”属于公文的称谓用语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引叙用语是用于批复或复函、贺信等引述来文、来电作为依据的用语。引导公文直接叙述事实或主张,使语言表达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例如:前接、顷接、近接、悉(知道)、收悉、电悉、文悉、敬悉、欣悉。“收悉”属于公文的引叙用语。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上行文是公文的一种,主要用于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的公文。这种公文通常用于汇报工作情况、提出问题、请求指示或解决特定问题,主要文种包括报告和请示。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插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不加“第”字。“A政文〔2023〕120号”是正确的发文字号格式,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称谓用语是在公文中对各单位称谓的简称,表示与称谓对象关系的词。“你县”属于公文的称谓用语,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多选题
6.梁某和张某于2022年5月20日登记结婚。婚后,梁某因工作压力大,多次对张某实施家暴。同年12月,张某怀孕,此后梁某仍有家暴行为。张某于2023年1月20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申请离婚补偿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张某在怀孕期间,法院对诉讼应予以受理
B.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张某属于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C.离婚后,梁某没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D.若法院调解无效,应当准予离婚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A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本题中,张某主动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对该诉讼应予以受理。A项当选。
B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本题中,梁某多次对张某实施家暴,张某属于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B项当选。
C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第一款,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由此可知,梁某作为孩子的父亲,如果不直接抚养子女,在离婚后有探望子女的权利。C项错误。
D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D项当选。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BD选项。
7.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其中( )已不再立专行。
A.武
B.杂
C.流
D.丑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现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内部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旦行就有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之分。其划分依据除人物的自然属性外,更主要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因此,选择ABC选项。
8.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下列关于组织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组织文化具有自我延续性,不需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B.组织文化主要靠员工自律,不需要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C.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组织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D.组织文化包含组织成员对某些伦理问题的共识
【答案】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C项: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组织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也能通过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向社会辐射。C项正确。
D项:组织文化中的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D项正确。
因此,选择CD选项。
【拓展】A项:组织文化具有自我延续性,会随着组织的发展逐渐产生,但也需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A项错误。
B项:构建组织文化需要员工自律,也需要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约束。B项错误。
三、判断题
9.检察院属于我国司法机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根据2018年版《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我国,国家司法机关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只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因此,本题正确。
10.“中国精神”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
第二步,“中国精神”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髓的内在动力,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纽带。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