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公务员

华图教育首页 > 申论 > 申论热点 > 社会

2026年国考申论热点:藏粮于地 深耕固本

华图教育 | 2025-07-21 16:46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犹如一根定海神针,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注入强劲动能。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核心,通过系统性、科学性规划部署,将耕地保护与产能提升有机结合,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批注1】立意。

公务员考试咨询

2026年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含图书)

“藏粮于地”,是对耕地这一粮食生产命根子的深刻认知与坚守。【批注2】分论点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体现了党中央对耕地保护与粮食产能提升的高度重视。【批注3】引用论证。我国是人口大国,确保粮食稳定供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而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根基,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粮食产能。当前,我国耕地面临着诸多挑战,部分耕地质量偏低、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藏粮于地”,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之举。【批注4】道理论证。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增产效益。【批注5】分论点2。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实现“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平整后的田块,更便于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完善的水利设施,保障了农田旱涝保收,极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批注6】道理论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批注7】举例论证。

“深耕固本”,体现的是对粮食安全根基的持续加固与长远谋划。【批注8】分论点3。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涵盖了建设管理、运营管护、政策协同等多个环节,需要“深耕固本”,全方位、系统性推进。在建设管理和运营管护上,特别强调“三分建、七分管”的长效机制。在政策协同方面,构建“政策—资金—技术”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激活耕地保护内生动力。另外,农民作为农田的直接使用者,也要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管护。各部门、各环节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让每一寸永久基本农田都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批注9】具体对策。

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它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寄托着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迈向新台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坚实的粮食根基。【批注10】回扣主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稍作改动)

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

藏粮于地 深耕固本

立意: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核心,通过系统性、科学性规划部署,将耕地保护与产能提升有机结合,夯实我国粮食安全根基。

分论点1:“藏粮于地”,是对耕地这一粮食生产命根子的深刻认知与坚守。

分论点2: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增产效益。

分论点3:“深耕固本”,体现的是对粮食安全根基的持续加固与长远谋划。

2.素材积累:

(1)“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3)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26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