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和网络支付应用工作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应用的主要场景是生活消费和投资理财;公交地铁和医院是移动支付最需要加强应用的场景;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为扫码支付,条码支付已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并在零售、餐饮、公共交通等场景广泛应用。
报告显示,2018年,有89.1%的用户能够接受使用条码支付,有10.9%的用户选择了不接受,与2017年的接受度持平。说明通过市场主体多年积极布局和培育,用户对条码支付方式的使用度和接受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乘坐地铁时最常用的是扫二维码,占比为39.47%;其次是刷手机(NFC)支付,占比为33.37%;使用公交卡或银行卡支付的用户占比23.05%,排名第三;另有4.1%的用户选择其他方式支付。2018年,有66.6%的用户认为市场主体需要进一步加强移动支付在公交地铁领域的应用;排名第二位的是医院,占比为64.9%;排名第三的是高速公路,占比为54.5%;排名第四的是停车场,占比为48.5%;排名第五的是水电煤气缴费,占比为45.4%;菜市场及便利店分别占比为44.5%和43.8%。2018年,用户认为在支付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排名第一位是个人信息被泄露,占比为81.0%;排名第二位是手机扫描到伪假条码,占比为70.1%;排名第三位是账户资金被盗用,占比为67.5%;最后是付款码发送给他人,占比为41.2%。报告指出,这说明用户除了关注自身账户资金安全,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需要广大市场主体在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用户敏感信息的保护,在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使用等环节建立起符合监管、安全完善的管理机制。
报告还显示,2018年,49.8%的用户认为移动支付会和现金共存;23.9%的用户认为移动支付会代替现金;22.0%的用户认为移动支付被现金替代的过程会逐步发生;另有4.3%的用户认为移动支付不会替代现金。有80.1%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比2017年上升1.4个百分点;一周使用2至3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4.4%;有2.0%的用户每周使用1次移动支付;半个月使用一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4%;一个月使用1次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为1.2%;有1.0%的用户不常使用移动支付。报告称,这说明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商业环境日益成熟,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申论热点材料@@##
【模拟预测题】
【请根据资料内容,有效分析扫码付费为什么快速发展?】
【参考答案】
1.金融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让电子货币的普及成为可能;2.支付宝、微信等金融创新机构的出现,给金融支付市场提供了各种发展可能,提供了竞争和模仿对象;3.中国网民人数众多,新一代网民追求新鲜、快速的支付方式;4.网络技术和支付技术的普及化,给扫码支付提供可能。
2.分析题:请根据资料内容,分析扫码支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扰乱金融秩序,部分运营商无视法治,有时甚至存在洗钱、套现等问题;2.支付安全问题丛生、出现诈骗、身份泄露等问题;3.法治监管不健全,对于相关运营商无法做到覆盖和前瞻性监管,出现问题;4.对现金支付和银行业的有序发展造成冲击,破坏社会发展的良性秩序。
3.对策题:请概括维护群众利益
【参考答案】
。1.监管部门必须制定国标技术标准,,规范业务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规范性和权威性;2.支付机构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安全保障,有效提升支付的安全线和有效性;3.作为支付的群众,必须提高防范意识,不能贪图小利,不能见码就扫,减少资金丢失。
4.请根据资料内容,针对扫码支付的问题,给客户写一个安全提示函,内容简单,建议合理。
【参考答案】
关于扫码支付的安全提示函
广大市民朋友们: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支付环境的提升,扫码支付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餐饮业等领域。在支付体验方便快捷的同时,风险也相伴而生。为提升支付安全性,我们向广大市民提出意见提醒:
二维码是一种能存储信息的特定格式图片,乱扫二维码就等于乱浏览网站,风险势必随之存在,因此扫码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不能贪图便宜,必须谨慎扫码;
扫码过程中要有效的注意个人信息的输入和保存,谨防不发分子盗窃个人信息,实施违法行为,
或者是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三.商家要注意微信的转入账户有没有确实收到资金提示,才将货品或者物品给这个购买人,否则有
财物两空的微信;
四、广大商家最好是安装语音提示机,谨防忙碌,发生资金转账骗局。
市民朋友们,扫码支付快捷、方便,只有我们筑好保护自己的防线,才能在市场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大潮中保护自己,提升自己。
范文评析
4.请围绕扫码支付主题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主题清晰,思路明确。
全方位打造扫码支付的安全空间
近年来,扫码支付日益普遍,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技能。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跑,人们都乐于使用扫码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涌现数量不断增加,到2015年3月26日,已有27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了牌照。业界预计到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44万亿元,成为第三方支付中体量最大的支付方式。不过,巨额的资金流动也意味着风险系数上升,监管盲区一旦形成,便可能飞出“黑天鹅”。我们必须客观看待未来,谨慎对待当下,打造安全空间。
互联网崛起带动的金融领域的迭代升级,货币无纸化将成大势,在这一背景下,移动支付市场规范必须提上日程。当下支付市场问题多样,一方面持牌机构鱼龙混杂,支付资质令人不安,另一方面安全问题频出,阻碍健康发展,成为支付市场主要“暴雷点”。所以打造全方位安全空间,给市场信心,才是根本。
打造安全空间,降低支付风险,运营商和服务商必须以身作则,提高风控水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最大程度拆掉可能点燃风险的“引线”。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国内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他们一直探索安全的支付手段,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存储等各种技术,将原来的误差由百万分之1降低为千万分之1,真正的实现了技术的安全壁垒,给消费者以安全金盾,实现了技术的安全性,让消费者安全舒心。所以,今后必须有效的从消费者出发,从移动支付的危险点出发,有效的构建安全网,让技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打造安全空间,降低支付风险,政府必须当仁不让,做到前瞻服务和有效监管。统计表明,仅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就高达149.15万亿元,雄居全球首位。移动支付规模越大,越关乎千家万户,越需剔除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也事关金融秩序。央行日前就发布相关通知,对条码支付作出细致规范,设置支付限额,规定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诸如此类的立柱架梁,就是政府积极介入,有效化解风险的关键。所以政府的监管到位、法治实施到位、措施治理到位,都是支付市场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打造安全空间,降低支付风险,技术创新应该发挥最大效力,成为支付领域最大的“硬壳”条件。当下有人习惯于扫不明来历的二维码和网络链接,随意下载不可靠的软件,以及在移动转账时未查证对方真实信息,等等。调查显示,近五成人群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因有优惠信息而去扫码。因扫描“李鬼”二维码遭到诈骗的比例,已从15%上升到30%。其中技术的淡薄和缺位是造成损失无法追回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技术赋能,让技术成为护航支付经济发展的导航,消除一切不正当地诈骗。
扫码安全、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健康发展。我相信我们只要对经济多一份瞩目,对规则多一份安排,对科技多一份应用,我们的未来就是安全的、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