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如同人的体外器官,而手机上安装的APP就像组成细胞。可以说,过好移动生活,首先从用好智能手机的APP开始。
然而,现实不如理想中那样美好。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项评测结果,针对的是39款网购、旅游、生活类常用手机APP涉及个人信息权限问题。评测发现,有超过6成的APP“不老实”,在用户安装时申请了很多敏感权限,却不提供实际功能。这其中包括读取通讯录、电话权限、短信权限、定位权限等隐私信息,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新痛点”。(引自人民网)
【题目预测】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上变成了“透明人”,导致人们在网络空间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数据泄露、信息滥用等乱象。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生活在大数据时代里,我们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广大用户群体,无论是下载使用各类app,还是在网站浏览各类新闻,都会产生一定的数据信息反馈给互联网平台,精准推送成为一个典型的服务内容。但随之而来的互联网企业滥用个人信息、非法获取信息谋取私利的事件也愈演愈烈,信息安全困扰着数以万计的网民。
大数据拥有强大的信息收集技术,但确使得用户成为“透明人”,很多软件会用获取权限的方式,读取用户的位置、相册、通讯录等,在源源不断的信息采集中分析出用户的住址信息、消费习惯、健康状况、职业,银行卡等个人隐私问题,这种精准的服务虽然便捷高效,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获取多元信息的途径,出现信息定制化问题。很多网页、网站打着精准推送、精准服务之名,进行信息贩卖和营销,一举一动都逃不出监控范围,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致使很多人蒙受经济损失和个人安全问题,在网上无处遁形,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互联网搜集个人信息已成为常态,但目前关于互联网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一些人把个人隐私当成赚钱的工具;企业为求经济利益而滥用数据,利用捆绑式的消费作为交换条件,只有授权才能使用软件、提供服务;加之很多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足,导致数据泄露事件频发。
因此,海量的信息虽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但信息安全保护却迫在眉睫,还需全社会共同参与。首先,作为网络用户应该提高警醒意识,在浏览网页、网上购物、使用app时,可以进行权限设置,不随意安装不明软件,点没有进行安全确认的链接,扫二维码;同时,也可以在手机电脑终端安装一些安全杀毒软件,防范风险。其次,企业在获得用户授权后,不得擅用用户个人信息,也应该把好数据安全的关口,联合一些专业的安全防护企业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健康、隐蔽的使用环境。最后,应该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督促互联网企业恪守法律法规,严查信息贩卖、滥用的产业链,严惩不法人员和团伙,维护用户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