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真题

首页 > 试题资料 > 笔试真题

黑龙江转业军官2022年:笔试科目公基考题

华图教育 | 2021-11-16 10:59

收藏

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学?知识点琐碎而且不好记忆,面对这些涉猎范围那么广的知识点的时候也忍不住头皮发麻,但是只要选择对学习资料,掌握好学习方法,学起来也是十分的轻松,分享学习方法,帮你提高你的公基成绩。

1.单选题

下列古诗词与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唐玄宗

2.单选题

俗语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身正不怕影子斜

B.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C.水大漫不过船

D.有理不在声高

3.单选题

下列关于秋天的诗句,产生年代最早的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D.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4.单选题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①,说的是成功的偶 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建立在“吾将上下而求索”②“众里寻他千百度”③“为伊消得人憔 悴”④之上,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对上述语段 引用内容的出处说明错误的是。

A.①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B.②战国·屈原《离骚》

C.③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D.④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5.单选题

下列书籍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兵书的是:

A.《司马法》

B.《六韬》

C.《三略》

D.《五蠹》

1.【D】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 项正确,诗句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主要抒发了作者想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及对金贵族掠夺者的 深仇大恨;渴望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及其忠于朝廷的赤诚之心。

B 项正确,诗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 义的生死观。

C 项正确,诗句出自唐代杜甫的《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D 项错误,诗句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是以吴三桂、陈圆圆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的长诗。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2.【B】

解析:“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意思是说绣花要绣得好看,手必须要灵活灵巧;要打出坚 固耐用的铁器,铁匠必须“自身硬”,有打铁的实力,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选项中 B 项讲的是客观条件与人的 主观能动性相比,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A、C、D 三项错误,讲的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说明现象不能掩盖 本质。注意 C 项谚语的完整句子是: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过天。

故正确答案为 B。

3.【A】

解析:A 项正确:本句出自屈原的《九歌》,创作于战国时期。

B 项错误:本句出自杜甫的《登高》,创作于唐朝。

C 项错误:本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创作于北宋时期。

D 项错误:本句出自宋玉的《九辨》,创作于战国时期。A 和 D 虽均创作于战国时期,但屈原(公元前 340 年-公 元前 278 年)的生卒年份早于宋玉(约公元前 298 年-约公元前 222 年),屈原去世时宋玉年纪不过二十左右, 而《九辩》原文“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表明作者在创作时已人过中年。

故正确答案为 A。

4.【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 项正确,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 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 项正确,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项正确,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 项错误,出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5.【D】

解析:D 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兵书,《五蠹》主要内容是根据韩非子对古今社会不断变迁的看法,论述法治 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并提出实际的权势比空头的仁义更有效,反对政治上顽固守旧的态度。

A、B、C 三项均属于我国古代兵书,《司马法》是先秦时期重要军事著作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六韬》又 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兵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三略》原称《黄石公 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汉族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秦末汉初。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06-2021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