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主体
1.定义
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
1.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与方法,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2.会计分期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注意】(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补充】会计核算基础
亦称会计记账基础,是指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有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和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两种。
三、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 更多招考信息推荐 —————— | ||||
人民银行薪资查询 | 专业类别查询 | 笔试辅导课程 | 人民银行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