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教师

华图教育首页 > 招考信息

教资考试报名人数10年间翻了50多倍,为什么这么火?

华图教育 | 2024-09-13 11:43

近年来,“教资热”现象持续升温,教资考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22.9万人次跃升至2023年的1265万人次,报名人数翻了50多倍,屡创新高。

“教资热”究竟为何

教师资格“报考热”与教师职业“热”密不可分。根据麦可思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调查,“中小学教育”是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职业类,202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岗位的比例达到9.0%。根据教育部3月发布的“全国教育基本情况”数据,2023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891.78万人,比上年增加11.42万人。

教资考试为何如此“热”,华图教育资深专家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教师资格规范化。2022年4月,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再次明确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强调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任教。

其次是报考条件的放宽。教资考试不限制专业和学历,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就可以参加。这就为很多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机会。而且近年来,教育部还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居住证报名、跨省报名等,进一步扩大了报考范围和人群。

然后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增强。教师是一个受人尊重、工作稳定、福利优厚、寒暑假长的职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在二胎政策和三胎政策的影响下,学校和幼儿园对教师的需求量大增,为很多想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和空间。

最后,教资证具有多重作用且考试难度相对较低。教资证不仅是从事正规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参加其他相关考试和工作的“敲门砖”。比如,有了教资证,就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支教计划等;也可以在私立学校、培训机构、在线教育等领域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和薪酬水平。且相比于其他职业资格证或公务员考试等,教资考试的难度并不高。只要认真复习和准备,通过率还是很高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吕林海表示,“教资考试热”体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地位逐渐提升,近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的相关文件,让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老百姓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也越来越高;其次,教师这个职业具有延续性、内生性发展的特点,年龄大的教师具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延续发展。

专科生、在职人员也可报名

拿到教师岗位的入场券,是否就意味着教师一职“高枕无忧”?教资考试到底难不难?很多地方取消教师编制,教师资格证是否还有必要?对于这些疑问,华图教育资深专家也作出了详细分析。

教资考试并不对年龄、专业有所限制。本科生在大三之后可以报考资格证,专科生可以在毕业之后报考。只要符合学历要求,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

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比如教育局、学校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等,都需要有一定教育背景和教育专业知识的人来从事管理工作。这些岗位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发展空间也相对较大。

目前虽然一些地区取消了教师编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职业前景不好。取消编制是为了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事实上,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持续重视和投入,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都在逐步提高。教师职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空间,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依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职业选择。

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等,面试则包括备课、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等环节。据华图教育资深专家透露,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率大约在30%—40%左右,而面试通过率则在70%左右。由此可见,教师资格证笔试环节的淘汰率较高,近一半以上的考生无缘面试,这也意味着一举拿证并非易事。因此,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备考需“稳扎稳打”。

专家也针对备考考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要全面了解考情,把握命题趋势。教资笔试近几年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变的总体趋势,即总体考查内容、题型题量保持不变,但考试难度和灵活性有提升。二是在复习策略方面,考生既需要全面把握各学科基础知识,也要注重习题演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对于教师资格考试这种主观题占比较大的考试来说,精准把握材料分析、教学设计、写作等题型的作答要求、作答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些题型上的提高则需要大量练习以及效果反馈。三是一定要调整应试心态,做到从容应考。适当的户外运动、体育锻炼,或是与家人朋友倾诉都是不错的调整方式。临近考试,广大考生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26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