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结构化面试中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之外,素材积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怎么看”的题目里,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政府的工作模式,以政府思维来答题,也需要有丰富的例子来支撑我们的论点。所以我们怎么在备考的时候做到有备无患,准备充足呢?我们需要积累素材!那到底去哪里积累素材呢?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政府官方媒体的社评和评论,比如说人民日报短评以及新华社的相关评论等。这种类型的材料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相关的比较正式的尤其是对于对策的规范表达,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答题提供了一定的逻辑思路,最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的三观。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让他们发挥最大的复习功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听、说、读、写。接下来我将简单的谈一谈如何从这4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就是听材料。听的途径可以有电视、广播和各种官方账号。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比如说每天早上去公司的路上、午休时间以及睡前听一些跟我们考试相关的语音材料,比如说近期的社会热点,或者说政府颁布的政策。需要注意的是语音材料的选取,内容和逻辑框架必须完整,材料时长并不需要太久,但是我们在听材料的过程当中需要全神贯注,要听懂材料的主旨大意和最基础的逻辑框架是什么,同时听完材料之后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争取通过一份材料的学习理清一个基本的表达逻辑。更重要的是通过听取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学习这种正式的书面语的表达,以用于我们后面的考试当中。
第二方面,就是说材料。通过我们日常的累计,脑中肯定有一些素材的累计,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输出和表达,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备考小伙伴或者家人朋友的讨论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是要表达顺畅,另一方面是要表达清晰,能够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通过不断的说材料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方面,就是读材料。读材料最好是利用早上起床之后的时间,大声的阅读材料。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间接的培养自己的表达习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加深自己对材料特别是其中例子理解和运用。但是读材料并不是单纯的阅读就可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要学会概括和理解,例如要把握整篇材料的主旨大意是什么,以及每一段的分论点与总论点的联系和区别,慢慢学会最基础的总分总结构的表达。同时在我们阅读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语调的起伏,要有抑扬顿挫。
第四方面,就是写材料。除了基本的听说读以外,我们还要尝试着要动动笔头,写写答题思路。在练习一个星期的口头表达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两次笔头上的训练,用以夯实基础。例如我们可以随机选取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时政新闻,自己给自己出一个模拟题,尝试着写一写逐字稿,通过写的方式方法加深对答题思路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时间比较少的话,我们也可以写思维导图锻炼自己的表达逻辑。
总之,听说读写四个方式方法相辅相成,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加以练习,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和功夫,面试的答题功力一定会稳步增长!
【思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