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老师为您提供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保存图片

知道了

公务员

备考

备考类比推理“雷区”多

贵州分院 | 2022-05-31 13:46

类比推理的题量固定在10个题,分值为1.1分/个,总分为11分,其实在逻辑判断中的比重很大,然而,它的题目呈现方式却“过于简单”,很多考生往往对它不重视,造成失分现象频频发生。其实,类比推理的失分不能仅仅归于粗心大意,而是很多考生在分析题干关系的时候推理方向较为单一,总是踩到出题人的“雷区”。

第一个“雷区”是推理路线的单向性。很多考生只知道从题干出发去先找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或对应、或并列、或矛盾、或反对......,而且仅仅从题干出发去推理,但往往忘记了从题干中去验证或者从选项中去反推到题干中去比较。例:(2015-联考上)86.三顾茅庐∶刘备,A.负荆请罪∶蔺相如;B.请君入瓮∶周兴;C.雪中送炭∶宋太宗;D.程门立雪∶程颐。如果仅仅从题干中出发就会发现三顾茅庐和刘备之间是对应关系,ABCD四个选项都是对应关系,考生为了求快速解题,很容易错选A选项,但是仔细去看ABD选项的后一个人物在事件中都是被动的角色,而刘备是事件的主动者,我们从选项出发会发现只有C选项中的宋太宗是雪中送炭的主动者。所以,避免踩到第一个“雷区”的关键就在于要双向的去进行验证。

第二个“雷区”是推理过程中漏点。类比推理考查单一的匹配点情况逐渐减少,较多的考查两个点或者多个点的匹配。例:(2015-联考上)95.竞争∶淘汰,A.惊吓∶失色;B.疏忽∶失算;C.亏损∶失信;D.判断∶失误。竞争和淘汰有对应关系,也就是竞争可能会引起淘汰,那么A项惊吓可能带来失色,B项是因为疏忽所以失算,故首先排除,C项没有对应关系,故首先排除,D项判断可能带来失误,竞争还是一个过程,淘汰是一种消极的结果,但是A项的惊吓不是一个过程,失色也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尽管它是一种消极结果,只有D项的判断是一个过程,判断错误带来失误这一种消极结果。所以题干和选项的类比关系的匹配要考虑多个点同时要考虑匹配度的问题,也就是符合的点越多的选项越有可能是最正确的选项。

第三个“雷区”是类比的不同质。类比往往具有的一个很强的特征就是题干和正确选项之间往往具有同样的属性。比如,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说学逗唱:相声四艺;琴棋书画:文人四友,它们都是同一关系,可是说学逗唱不是实体,而且不是书房的物品。所以,出题中不同质的事物往往最具有干扰性。例:(2015-联考上)94.沧桑∶白发,A.清纯∶酒窝;B.稚嫩∶乳牙;C.鲁莽∶健壮;D.博学∶眼镜。白发是人体的一部分,AB选项的酒窝和乳牙是人体的一部分,白发使人显得沧桑,酒窝使人显得清纯,乳牙使人显得稚嫩,但是A项的酒窝没有白发和乳牙的自然生长和衰落的特性,所以排除A项。故类比推理是类比和推理的结合,类比比同质,同质的特点是避免走入第三大“雷区”的考虑因素。

提醒广大考生,不能被类比推理形式的“简单”所迷惑,不断总结“雷区”,认清陷阱才能保证类比推理较高的正确率。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

copyright ©2026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